你真的会洗手吗?

时间:2025-04-14

        洗手是一种日常卫生习惯,貌似是件小事,实则非常不“简单”。

IMG_256

  我们的双手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各种物品,很容易沾上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以减少50%以上的感染风险。特别是在流感季节或流行病期间,必须做好手卫生,仔细清洗我们的双手。因此,保持手卫生(正确洗手)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措施。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洗手,甚至存在许多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洗手的科学方法,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守护健康! 

 IMG_259

  一、洗手的常见误区 

  1、只用清水冲洗:清水无法彻底清除细菌和病毒,必须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2、洗手时间过短:很多人洗手只持续几秒钟,但科学建议至少揉搓15秒才能有效清洁。 

  3、用免洗洗手液代替洗手:免洗洗手液虽然方便,但无法完全去除污垢和细菌,流动水和肥皂才是最佳选择。 

  4、洗手后直接用毛巾擦干:公共毛巾可能潜藏细菌,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自然风干。 

b8ff0670dd47b967f2bec6a97be1728

  二、正确洗手的步骤 

  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七步洗手法”: 

  1. 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交叉揉搓。 

  3.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揉搓。 

  4. 弓:弯曲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5. 大: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6. 立: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 

  7. 腕:揉搓手腕和手臂。 

  在外出无水龙头的情况下,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洗手。

  三、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把握洗手的时机,您做对了吗?

  1、外出回家要洗手,不要把外面的细菌病毒带回家;

  2、接触“钱”后要洗手,每张钱都不知道在外面流浪了多久,接触了多少细菌;

  3、接触身体任何分泌物后都要洗手;

  4、从医院回家后要洗手;

  5、接触宠物、动物后要洗手;

  6、为病人更换衣物或处理病人物品后要洗手;

  7、吃饭前要洗手,所谓“病从口人”,洗手能防止绝大部分病菌入口;

  8、如厕后要洗手。

 7b014787945b63fd.jpg

  四、如何选择洗手液

  1、酒精含量:选择酒精含量在60%-95%之间的洗手液,杀菌效果最佳。 

  2、温和配方:避免含有香料和色素的洗手液,以免刺激皮肤。 

  3、抑菌效果:选择具有抑菌功能的洗手液,能有效去除99.9%的细菌。 

  五、养成良好洗手习惯的建议 

  1、家庭与学校推广:家长和老师应以身作则,教导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 

  2、公共场所设置提醒:在洗手间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示,提醒大家注意手部卫生。 

  3、结合科技工具:利用智能健康助手监测洗手习惯,提升健康意识。 

  洗手不仅是个人卫生的重要环节,更是保护家人和社会健康的关键行为。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为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撰稿:刘燕华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