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云霄辞旧岁,幸福安康福满堂。春节长假如期而至,但对于血透室医护这个群体来说,假期是一种奢望,节假日只是日常工作中平凡的一天,因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保证尿毒症患者在春节期间得到正常治疗。
多年来的相处,医患间如同亲人般亲切,透析室仿佛患者第二个家。大年三十,不到七点钟。为了让透析患者早早下机吃个团圆饭,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就早早地来到透析室开始为患者准备上机,开机、自检、装管、预冲,每一步都经过了千百次练习,每一步都做的那么娴熟,血液透析室每一位护士都经过严格的训练,通过了层层考核。机器准备完成后,患者开始有序的进入透析室开始长达4个小时的治疗。
"大爷,新年快乐,这个是您的机器,已经准备完成了。大夫,新年快乐,谢谢咱们医护人员啦!”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长期的透析使他们的身心饱受折磨,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就要求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满怀热情的接待病人,用如沐春风的笑容来融化他们焦虑、恐惧、绝望、抑郁的内心。
接诊室里人流攒动又有条不紊,医生认真的为每一位病人做上机前查体:体重、有无水肿、胸闷等情况。透析室护士仔细的为每一位患者测量血压、心率。定好目标脱水量、抗凝剂用量,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选择透析模式,设定治疗参数。评估内瘘,血管穿刺,导管处换药,引血上机。早上第一波血液透析患者全部上机完成,这时候时间已经快8点了,早上起得太早,病人陆陆续续进入了梦乡。二次核对,根据医嘱更换透析液,认真记录透析记录单,准备病人透析所用的药物。
透析治疗中每个病人始终有200~300多毫升血液以每分钟220毫升左右的速度在进行体外循环,每一个小小的差池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每个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15分钟检查一次管路连接处,更要随时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机器报警。我们会时刻高度警惕,打起12分精神,认真巡视每一个环节,确保病人的安全。不知不觉已经快11点了,患者还有大约1个小时下机,医护人员必须抓紧时间塞两口饭,泡面加火腿肠就是美味的春节大餐。
"医生,2床小伙血压偏低。”“护士,我腿抽筋了。”……有几个病人出现透析后期并发症了,赶紧忙碌起来,对症处理,监测血压,回输生理盐水,摇高床尾,增加回心血量。“大娘,您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在巡视过程中护士发现一位病人面色苍白,出虚汗,一测血糖测定值偏低,遵医嘱静推高渗糖40毫升后病人症状缓解,血糖值恢复正常。一番忙碌中,病人都稳定下来,透析时间到了,病人陆陆续续开始下机了。“大叔,给您压得紧不紧啊?您观察着压瘘处有没有渗血,回家后注意内瘘的搏动,有任何情况及时给我们打电话。”护士一边下机一边给病人宣教着,护士们一个个都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患者回家后不注意,影响透析通路的使用。第一班病人顺利的结束透析,安全的回家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消毒整理后,又迎来了第二班病人。同样的步骤,相同的程序,只不过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的不同改变着透析模式、治疗参数。机器仍在工作着,医生护士继续忙碌着......
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永不停“析",精心守护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
(撰稿:姜言锐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