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疾病是一组长期影响肺功能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通常在很长时间内逐渐发展,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跟寒冷、年龄增长、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常因细菌、病毒感染等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气道炎症及气流受限增加,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气短、喘息、胸闷等,晚期患者可因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引起营养缺乏而导致体重下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常见的慢性肺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会导致呼吸道狭窄和分泌物增多,影响呼吸功能。
肺气肿是因为长期吸入有害物质或烟草烟雾等刺激,导致肺泡破裂,肺弹性减弱和肺容积增大,进而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呛咳、咳痰、胸闷、活动耐受力降低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呼气气流受阻,和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患者支气管会出现狭窄,水肿和分泌物堆积,导致呼吸道通畅度下降,可在多年甚至终身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间质性肺疾病少见。这类疾病主要影响肺结缔组织,导致肺泡和肺间质纤维化或炎症性病变,影响肺气体交换。其表现多样,包括呼吸困难和咳嗽。
慢性肺疾病的怎样预防呢?
一、控制危险因素
1、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的主要诱因,戒烟可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同时需要远离二手烟环境,减少呼吸道刺激。
2、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雾霾天气佩戴口罩,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长时间接触厨房油烟,减少职业暴露(粉尘、化学气体)。
3、管理基础疾病:控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出现呼吸道感染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使炎症尽快控制,彻底治愈,定期复诊取药,避免病情进展为慢性肺疾病。
二、改善生活方式
1、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瑜伽、爬山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练习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改善通气效率;冬季多晒太阳,增加骨密度;多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血液携氧能力,提高血氧饱和度。
2、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增加瘦肉奶类及乳制品,少食多餐;宜多吃可以化痰止咳的食物如木耳、梨、百合等;不酗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多饮水,促进痰液稀释,方便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3、合理作息,养成规律作息习惯,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过度劳累;预防感冒,注意保暖。
4、心理健康,不生气、不焦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5、保持适宜体重,肥胖会增加呼吸负担,增加心肺负荷,超重者需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逐步减重。
6、定期筛查、接种疫苗。长期吸烟者40岁以上建议每年肺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减低感染诱发风险。
(撰稿:胡振珊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