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先生因反复头晕伴有一侧肢体麻木来我院就诊,初步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提示椎动脉狭窄。王先生因椎动脉狭窄在内一科接受了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成功实施了椎动脉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这会显著增加脑卒中(中风)的风险。对于王先生这样的患者,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微创治疗方式,旨在恢复血管通畅,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预防严重并发症。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经皮血管内技术完成,常见方式包括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球囊扩张术。手术过程通常只需局部麻醉,医生通过导管将支架或球囊送至狭窄部位,扩张血管并放置支架以保持血流通畅。这种方法的创伤小,避免了传统颈部手术切口可能带来的神经损伤、血肿等并发症,且恢复速度快,许多患者像王先生一样在术后3天左右即可出院。
对于王先生而言,介入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术后,他的脑血流得到明显改善,常见的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得到缓解,脑卒中风险大大降低。治疗的成功得益于术前充分的评估和精准的手术操作,同时也离不开术后细致的护理。王先生需要短期卧床休息(通常1-3天),避免头部过度活动,并接受血压管理(术后几天内维持较低血压以防止脑部过度灌注损伤)。此外,他还需遵循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控制血脂,同时注意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检查时,医生会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并注入造影剂,使脑血管在X光下清晰显影,以观察血管形态、狭窄或畸形等状况。术后需平卧并加压包扎穿刺点,制动数小时以防出血,并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王先生的案例体现了介入治疗在椎动脉狭窄管理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高龄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选择。未来,王先生仍需定期复查,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以维持长期疗效。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随时来医院就诊或打电话咨询,科室电话:58673213
(撰稿:李志浩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