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临床诊疗诊疗的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对病人的创伤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很多临床诊疗操作需要借助于超声、放射等影像科室的引导,影像科室就是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中毒患者和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血液净化科进行床旁血液净化,他们就是临床医生的另一双手。就因为多一只眼多一双手,使重症医学科的抢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面就简单回顾一下兄弟科室参与抢救而获得成功的例子。
在五年前,急诊科接诊一位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到院时已经重度昏迷,洗胃过程中呼吸心跳停止,急诊科立即心肺复苏,心跳恢复,但仍无自主呼吸,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患者急需床旁血液净化,由于患者循环衰竭血压低,血液净化置管困难,B超声田丽主任立即给予床旁彩超检查,在超声导引下定位股静脉置管成功,使血液净化得以进行。这是我院第一例床旁血液净化病例,孟祥勇副院长指挥抢救,制定抢救方案,光血管通路就多达8条;甄德民主任制定血液净化方案,赵延美护士长组织精干护士全程血液净化。当时20小时出入量破记录达到入量38000ml,出量(含血液净化)40000mI,抢救18小时后患者恢复意识,抢救获得成功。开创了我院心肺复苏后超声导引置管、床旁连续血液净化、呼吸机生命支持等多科室协作(MDT)下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历史先河,填补了技术空白。现在这种抢救模式已经成为常规,显著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血液透析科护理工作人员来重症医学科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曾经一位植物人合并肺炎的患者,全身找不到理想血管,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几次穿刺颈内静脉都不成功,然后请B超室参与给予B超定位导引,田丽主任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宽度只有3mm,可想盲穿难度有多大,正是因为有了超声精准引导才置管成功,患者才得以治疗。
特检科田丽主任在进行床旁超声定位
2020年12月,一例肝脓肿病人需要穿刺抽脓,可是脓肿在肺的后方,非常容易穿破胸膜和肺,一旦发生就可能引起气胸、肺出血、脓胸等严重并发症。在特检科超声导引下,经过极其狭窄的通路成功进行穿刺抽脓,经3次穿刺抽脓后病人痊愈。
特检科郭连香医师正在进行肝脓肿穿刺定位
2021年1月,有一产妇因脑肿瘤、脑出血开颅去大骨瓣术后21天,一直昏迷,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出现脑积水、颅内高压,经省立医院专家、孟祥勇副院长、外一科孙永峰主任集体会诊,须给予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特检科田丽主任给予床旁B超定位导引下,成功植入引流装置,帮助控制了颅内感染。
省立医院专家、区医院孟祥勇副院长、外一科孙永峰主任集体查房会诊
特检科田丽主任给予脑室穿刺引流术超声定位
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但面对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为患者服务。重症医学科面临的每一次挑战都离不开兄弟科室的鼎力相助,感谢共同战斗的兄弟科室!重症医学科也愿意为其他科室提供服务。愿我们的医院在新的一年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在高精尖方向更进一步!
重症医学科24小时服务电话:586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