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垂的早期预防

时间:2025-07-15

        偏瘫是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也是在康复科最常见的的疾病,足下垂,则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也是大家见到的偏瘫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异常步态“划圈”的重要原因。足下垂表现为踝关节背伸无力,在行走时足尖下垂,走路时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会增加患者跌倒风险,为了防止跌倒,患者会用提胯的姿势进行代偿,于是出现了大家常见的“划圈步态”。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足下垂,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是最高效的“治疗”。

IMG_256

  (一)体位管理

  1. 卧床体位:患者卧床时,保持踝关节处于背伸 90°的中立位,可在足底放置足托板或楔形垫,使足底与小腿垂直,避免踝关节长时间处于跖屈状态。同时,在患侧臀部和腘窝下方放置薄软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和足下垂。

  2. 坐位体位:患者坐在床边或轮椅上时,双足应平放在地面或脚踏板上,膝关节屈曲 90°,髋关节保持 90°屈曲位,避免患侧下肢悬空或足尖下垂。

  (二)康复训练

  1. 被动运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进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操作者一手固定患者小腿,另一手握住足跟和足掌,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运动,每个动作重复 10 - 15 次,每日 2 - 3 组。通过被动运动,可以维持踝关节的活动度,预防肌肉挛缩。

IMG_256

  2. 主动运动:当患者肢体肌力有所恢复时,鼓励其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训练。如让患者取仰卧位,在足背上放置沙袋或弹性阻力带,进行抗阻踝关节背伸运动;或进行勾脚、绷脚等简单的主动活动,以增强小腿前群肌的力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桥式运动,增强臀部和下肢的肌力,改善肢体的协调性。

  足下垂绝非不可逆转的命运。康复科的核心理念在于“早”字当头:早期预防消除风险,早期识别锁定目标,早期干预激活潜能。通过科学规范的体位管理、关节活动、肌力训练,我们能够有效减轻足下垂的危害,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与生活尊严。

  (撰稿:张成成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