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成为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并且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主要病因。鉴于结肠癌的流行性病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结肠的病因和预防的一下知识。
一、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和其它癌瘤一样,至今尚未明了,主要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1、遗传因素 据估计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在普通人群为1/50,患者第一代亲患癌的危险增3倍为1/17,一代亲属中如有2人患癌,则患病风险比例 升至1/6。这种家族遗传特性在结肠癌相比直肠癌更为常见。随着人们对于消化道肿瘤的遗传易感性认识不断加深,对于林奇综合征(LS) 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患者等遗传性癌前病变认知明显加深。
2、外部因素 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结直肠癌高发的因素。此外,某些大肠非癌性疾患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等也与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据估计有3%~5%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直肠癌。有人认为,有15%~40%结肠癌起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腺瘤可以癌变,直径≤1cm 者癌变率<2%,直径>3cm 癌变率超过40%。结肠的克罗恩病约占所有病例的40%,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比溃疡性结肠炎低,但远高于普通人群4~20倍。克罗恩病癌变,小肠占25%,结肠占70%,其他部位占5%。
3、其他。例如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患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的关系已受到广泛关注,缺乏体力活动、久坐的职业人员与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近年来认为超重和肥胖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又如大便习惯,大便量。随着宏基因组等研究的逐步开展,关于肠腔细菌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正在受到大家的重视。
二、分子生物学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开始较早,早在1990年Fearon 和 Vogelstein 就提出了结直肠癌 分子事件模型。目前,一些导致某一特定细胞增生并发展为结直肠癌或其他肿瘤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比较清楚,例如APC基因位于染色体5q21-22,FCC基因位于染色体2p15-16,MCC基因位于染色体 5q21,DCC 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p53基因位于17p13.1, 位于染色体18q21上的 DPC4 和 JV18-1基因可能是候补的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参与,各种分子事件发生发展而形成的(图4-3-1)。各种因素可 归纳为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肿瘤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包括理化因素和生物源性因 素;内因为遗传或获得性的基因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以及染色体不稳定。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事件可分为初级遗传性事件(primary genetic events)和次级分子事件(secondary molecular events)两 或两过程。
1、大肠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大肠正常黏膜细胞经历增生、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和腺瘤阶段,进而演变为癌,这过程中由一组遗传毒性化合物对细胞多次打击,致使DNA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亦即基因结构的突变,导致细胞发生遗传性转化癌变,形态学上其表型包括上皮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或有腺瘤形成、原位癌及癌浸润等表现。参与这个演变过程,至少涉及9~10个基因的分子事件(图4-3-1),这些基因可分为两大类。
(1)显性作用的原癌基因:一般为正常细胞生长的正调节因子,单个等位基因突变足以使细胞表型改变。即基因结构改变,即使仅在单个染色体的基因突变,也可致其表型改变。
(2)隐性作用的抑癌基因:此类基因为负调节因子,单个等位基因缺失或突变时,另一染色体上的相 应基因仍能维持其原有功能的正常表型,只有在两个等位基因均缺失或突变时,才导致该基因的功能紊乱、表型改变以致细胞增生失控进而发生癌变。
2、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过程
恶性演进即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扩散过程,也就是次级分子事件均未 涉及基因结构上的变化,只是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结果。在这些物质或因子作用下,原位癌进一步生长失控,摆脱正常细胞或周围细胞而浸润、扩散与转移,导致恶性演进。主要变化包括结直肠癌细胞过度生长,肿瘤迅速增大;癌细胞与基底膜、基质分子附着的相关受体改变;癌细胞脱离基底膜与基质侵入血流 或淋巴流,构成浸润与转移;癌细胞脱落后直接种植于腔隙表面。
三、预防
了解上述的致病因素,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根据肿瘤三级预防策略,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需 要从病因水平进行严格控制。
1、合理安排膳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糖类和粗纤维的食物。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吸烟、不 酗酒、平衡饮食、积极参加体力活动、严格控制体重和防止肥胖。积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和 克罗恩病。
2、普查和筛检。对大肠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结直肠癌和防止结直肠癌发展到晚期,降低死亡率都有重要作用。在人群中普查可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筛查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人群筛查的敏感性。现有结直肠癌筛查的方式主要问题是在提高依从性、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对于高风险患者存在一个加速的腺瘤至癌转变过程。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可以切除息肉并识别 早期的结直肠癌。对一般风险患者在50岁时开始筛查。结直肠癌确实可发生于50岁以下无症状的一般风险个体,但颇为少见,筛查的成本和风险超过获益;当患者的预期寿命估计小于10年时,则停止筛查;没有哪一项检查具有明确的优势。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偏好可能会增加筛查实施的可能性;应制订筛查计划,确保对异常发现进行恰当随访并以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持续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