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小讲堂

时间:2021-05-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少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加,糖尿病既是终身疾病,又是使人致残、致死的重要慢性病,成为我国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对象-四大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们要积极提高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预防或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多见的病种之一。特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及尿中有糖。

  二、糖尿病的症状:疲倦、口渴、易饿、多尿、口干、体重减轻。

  三、糖尿病的病因:遗传、环境因素、肥胖、药物、饮食。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 ( 200mg/dl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 ( 126mg/dl )。3.糖耐量试验( OGTT )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4.糖化血红蛋白≥6.5%(2021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正式纳入诊断标准)。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五、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jpg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脑梗塞[中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导致截肢

  六、糖尿病治疗原则:“五驾马车”并驾齐驱!

  1、饮食疗法:

  控制饮食,忽视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糖尿病治疗不可能奏效。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主要控制一日的总热量。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严格戒烟限酒。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

  2、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改善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视病人个体健康状况而定。运动强度可通过主观疲劳感来评价,在中等运动中常感到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轻微疲劳感。每周运动5-7天,最好每天都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段是餐后1小时,运动时间在20-30分钟为宜。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只在饮食和教育未能达到具体治疗目标时使用。

  1)磺脲类:II型糖尿病,非肥胖者首选药物。2)双胍类:II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选药物。3)α-葡萄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值。4)胰岛素治疗:I 型糖尿病治疗所必需的。II 型糖尿病在饮食运动及服降糖药物治疗均不能使血糖满意控制时,应及时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II 型糖尿病有严重肝肾损害及并发症者。

  4、糖尿病教育:应视为糖尿病治疗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糖尿病人应知道,糖尿病的概念、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治疗的目标、个人的营养需要及饮食计划、运动的重要性、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

  5、血糖自我监测:a、每周测空服或餐后二小时血糖。b、做体重、血压、饮食、用药的情况记录。c、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后每年至少检测2次。d、每年至少1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的情况,尽早给予相应处理。

  七、综合控制目标

  

  QQ图片20210425203835.jpg


  八、预防: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教育、保健计划。以自身保健和社区支持为主要内容;提倡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给予糖尿病高危人群适当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04.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01.

  3.徐永健,葛均波,王辰,等.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