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一种常见病,我国有高血压患者数以亿计。但是老百姓对于高血压的危险性及其防治知识了解很少,有些人过分担忧,谈高血压色变,惶惶不可终日,总担心血压控制不好,会出现并发症;而另外有些人又过于掉以轻心,不降高血压当一回事,不管不顾,不吃药不监测血压,等到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后悔不已。今天我就为大家科普一下高血压的相关医学知识。
血压是指动脉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那么很容易理解,高血压就是这个压力超过了正常的水平,目前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Hg,斜杠的前后数值分别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如果只是单纯性收缩压或者单纯性舒张压超过正常值,那么就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或者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前者在老年高血压病人比较常见,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以分为1.2.3级。而根据病因,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平时我们说的高血压基本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占了高血压的绝大多数(90%-95%),常见于中老年人,需与长期服药控制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特定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年龄、精神压力、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环境刺激、髙钠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而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特定的疾病引起,可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等,一般血压水平很高,药物治疗难以很好控制血压,但只要上述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血压可以不同程度恢复,可能不需要服药治疗,常见于中青年人。高血压早期可能会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仅有轻微头晕,很多人在体检发现。高血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长期来讲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甚至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硬化及靶器官损害,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衰竭,脑血管意外/中风,主动脉夹层等,严重时可致残致死。因此,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是通过治疗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使血压下降,如支架植入解除肾动脉狭窄,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等。而原发性高血压没有特定的原因,治疗主要依靠生活方式的改变/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量锻炼、减肥减压等;而药物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福新普利、卡托普利/氯沙坦、缬沙坦)、B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a受体拮抗剂(如:哌唑嗪)、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例如单纯性收缩高血压优选钙离子拮抗剂;交感兴奋/心率较快的高血压病人可以优先B受体阻滞剂;同时患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优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B受体阻滞剂;存在心衰或水钠潴留的高血压病人优先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其实选择哪一种降压药并非最重要,关键在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在于血压的降低,而不是降压药物的种类。降压治疗一般都需终身服药,当血压很高或一种降压药物效果欠佳时则需要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规律监测血压。另外不同的人群的降压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同时存在冠心病、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一般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更低(130/80mmHg);而高龄的病人一般不宜将血压将的太低。
(参考资料:内科教学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