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

时间:2021-12-06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类型?

  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以往概念是将新生儿黄疸分为两大类,即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那些症状?

  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症状重时全身皮肤明显黄染,伴有嗜睡、拒奶、甚至肢体抽搐。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可自行消退,足月儿通常不超过2周,早产儿通常不超过4周,新生儿状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或者黄疸退而复现。

  新生儿黄疸需要做那些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检查: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

  经皮胆红素检测:无创的检测方法,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但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仅作为筛查使用,如果此方法检测超过临界值,则需要检测血清总胆红素。

  血型测定:测定父母双亲及新生儿血型,需测量ABO和Rh系统,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怀疑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可通过超声检查判断等。

  新生儿黄疸治疗

  对于生理性黄疸,多数无需特殊干预,加强喂养,多吃多排,密切观察,可自行消退。

  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在光疗、药物治疗等前提下,明确引起黄疸的原发病,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光疗

  目前治疗新生儿非结合(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方法,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治疗,促进非结合胆红素排泄。通常采用连续照射的方法,光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不良反应有发热、低体温或腹泻、皮疹等。应注意补充液体,保证足够的尿量排出,并监测患儿体温。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免疫球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型不合溶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极少数会出现过敏、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

  白蛋白;补充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如果患儿白蛋白水平正常,则不建议使用。极少数会出现过敏、皮疹、发烧等不良反应。

  苯巴比妥:可以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代谢,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