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沉默的杀手

时间:2023-12-1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每16秒就有一个人在发生,每37秒就会有一个人因它而死亡。它的症状不明显,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现为突发死亡。公众对VTE不够了解,也没有警惕之心,殊不知像产后、顺利的手术后、长途跋涉、久坐这些普通的日常时刻也可能潜伏了危险。因此VTE也被称之“沉默的杀手”。

 IMG_256

  被尊为“细胞病理学之父”的德国医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在1856年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之提高,医学界对VTE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为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医学界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不断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进一步地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

508eee0bb6e45ec01f7e84600914db3

  什么是VTE?

  V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可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上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肺血栓栓塞症(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二者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IMG_256

  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1、血液高凝状态:像恶性肿瘤、孕期、激素治疗、创伤或下肢髋部、腹部、盆腔手术等都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2、血管内皮损伤:创伤或手术、静脉穿刺、化学刺激、留置导管等容易形成血管壁损伤;

  3、血流缓慢:通常存在于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活动受限、静脉阻塞、肥胖或怀孕等情况下。

IMG_256

  人人要有“防栓意识”,让自己“动”起来!

  建议VTE高危患者积极进行防治,正规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VTE的发生。

  1、药物预防:VTE高危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主要包括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药物。其中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是较为安全的针剂抗凝药物,对于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的患者也可使用。药物中相对安全的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片,抗凝效果较好;

  2、物理预防:对于可以下地活动的VTE高危患者,可以鼓励患者适当下地活动,通过肌肉收缩压迫静脉促进静脉血液流动,从而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对于不能下地活动者,可卧床采用踝泵运动(伸脚、勾脚运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或者使用压力仪刺激下肢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VTE。

8cd255afa636bbd2384a2bf96ad2498

  相信,通过今天的知识科普,我们对VET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它其实距离我们并不远,常常谜一样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主要管理者和责任人,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为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徐晴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