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您做对了吗?

时间:2024-02-06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日渐增高,中医养生成了当前最炙手可热的保健方式。那什么是中医养生?冬季里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呢?来,我们接着往下看!

  中医养生,是遵循养生的原则和方法,通过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节对身体进行调养,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效果。冬季养生要遵循四个法则:

  1、睡眠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的三个月,天寒地冻,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自然界的很多动物,都有冬眠的生物习性。当此时节,人应该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起床才好,不能轻易地扰动阳气,过度操劳,从而为春天储备足够的能量。否则,春天万物复苏后,新陈代谢增加,就容易因为“精气不足”出现身上没劲,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各种健康问题。

 IMG_256

  2、注意保暖,去寒就温。冬天应该暖和着过。冬天的低温环境和冷空气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关节炎等疾病发作。因此,免疫力差的小朋友和中老年群体,慢性病患者在冬季尤其应注意做好供暖和保暖工作,尽量避免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外出活动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冬天室温在20℃~24℃之间较好,过高则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活动很容易外感。

IMG_256

  3、运动适量,无泄皮肤。避免强度太大,阳气从皮肤外泄。人体的皮肤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流失,不利于闭藏。运动前要伸展身体,充分热身。以慢跑、轻器械练习的等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IMG_256

  4、饮食上适当进补。冬令进补是长期以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贮存体内,增强免疫力的同时抵抗寒冷。冬季是干燥的季节,我们应该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同时可以适量吃些温热、滋补的食物,比如红枣、核桃、糯米、山药、栗子、羊肉等。避免吃冷饮或太多凉性的水果。不过,过多的肉类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同时也会增加血脂和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不利。有人认为酒精可以产生热量,帮助身体抵抗寒冷。实际上,酒精会使血管扩张,加速体热的散失,反而使人感到更冷,人也容易感冒。

IMG_256

  冬季养生除了上述几点原则外,还要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科学养生,让我们更健康!

  (撰稿:王伟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