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出现了咳嗽、喘息症状,患上了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困扰。本文将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防护理等方面,对喘息性支气管炎进行详细阐述。
什么是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指的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哪些因素易致病呢?
1、感染因素: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解剖特点: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3、过敏体质因素:患儿多有过敏体质倾向,即患儿或亲属有湿疹、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有哪些症状呢?
常见于 3 岁以下有湿疹病史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存在呼吸道感染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等。存在喘息性的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症状持续存在,昼轻夜重。可见患儿鼻翼扇动,呼气时间延长,三凹征,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粗湿罗音。部分患儿在再次发生呼吸道感染时易反复。随年龄增长反复次数减少直至不再发生,但是部分患儿日后可能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婴儿须经常拍背、改变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2、抗感染治疗。细菌性感染经验性用药,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考虑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纯病毒感染可不用抗生素。以后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调整用药。
3、对症治疗。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及惊厥;雾化吸入缓解咳嗽和喘息,促进排痰;口服止咳化痰药物。
如何预防和护理?
加强日常护理。儿童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之后可能会增加发病几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护理,及时增加衣物,避免着凉,能够减少发病。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是因为接触过敏原因引起的发病,还应当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查明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能够有效的预防复发。
接种流感疫苗。部分儿童发病还与流行性感冒有关,所以在流行性感冒多发时期,还应当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能够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能够起到增强身体体质的作用,减少患病几率。
发病之后应当及时配合医生积极的治疗,严格的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在流行性感冒多发时期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注意佩戴好口罩,日常生活中均衡饮食,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充分摄入,能够有利于病情恢复。
(撰稿:刘瑞 审核:刘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