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这种心脏病为冠心病。
二、怎样认识心绞痛这个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后出现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波及心前区。
心绞痛有以下特点:
1、疼痛的部位常在胸前或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部、咽喉部、背部等处。甚至窜至牙齿或手指。
2、疼痛的感觉并不是“绞痛”样,而是一种压迫紧缩感、窒息感、闷胀感或烧灼感。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正在做的工作,直至疼痛缓解。
3、疼痛与深呼吸无明显关系(即深吸气时疼痛不加重也不减轻),若深吸气时疼痛加剧,或长叹一口气疼痛减轻以至消失,大多不是心绞痛。
4、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多为3-5分钟,通常不超过10-15分钟。若疼痛仅半分钟内或持续30分钟以上,可以认为不是心绞痛。疼痛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在一天内多次发作。
5、病人通过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1-2片),疼痛通常在2-5分钟(最长5-10分钟)内缓解。如若无效,提示病变较严重,或非冠心病,或硝酸甘油片已失效。
6、疼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比如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愤怒、焦急、兴奋等)、饱食、快步走、逆风走、登楼、爬山、寒冷、吸烟等。
三、缺血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是一回事吗?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下和闭塞。故缺血性心脏病常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的代名词。广义上的缺血性心脏病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外的冠状动脉疾患,如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钙质沉着、内膜增生、狼疮、风湿热、梅毒、病毒感染等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粥样斑块碎片、细菌性心内膜炎鳌生物脱落等形成的栓子造成的冠状动脉栓塞等。
四、冠心病的家庭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
家庭护理:
由于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激动、生气。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注意更换患者衣物,以满足保暖、干燥、清洁的需求,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冠心病加重的风险。
要为患者常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及时帮助患者用药,有条件者可同时给患者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日常生活管理:
1.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尼古丁收缩血管并迫使心脏更加努力工作并损害血管内层。如果您吸烟,戒烟是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的最佳方法之一。
2.控制血压
至少每两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血压高于正常值或有心脏病史,可能需要增加血压测量频率。最佳血压为<120/80mm Hg。
3.控制血脂水平
在二十多岁时,至少每五年查一次血脂。如果检查结果不理想,则需要加大检查频率。大多数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是<130mg/dl(3.4mmol/L);如果有其他心脏病危险因素,LDL-C目标可能<100mg/dl(2.6mmol/L)。
4.控制糖尿病
如果患有糖尿病,严格的血糖管理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5.适量运动
运动有助于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控制糖尿病、胆固醇升高和高血压,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医生的帮助下,每周进行约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比如每天走30分钟。
6.心脏康复
术后患者应参加心脏康复治疗,该计划由教育、咨询和运动训练构成,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健康。
7. 饮食
强调植物性食物,比如地中海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少食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钠,其有助于控制体重、血压和胆固醇。每周吃一到两份鱼也是有益的。避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过多盐和过多糖。如果喝酒的话,则要适度,也就是说所有年龄段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每天最多喝一杯,65岁及以下男性每天最多喝两杯。这里的一杯酒约等于350ml啤酒或140ml葡萄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一般成人每周吃鸡蛋不超过7个,如果胆固醇高可以适当减少。
8.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会增加冠心病风险。即使只减掉目前体重的一小部分也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9.管理压力
尽可能减轻压力。练习管理压力的方法,如肌肉放松和深呼吸。
五、冠心病的预防与其日常生活管理密不可分
1.戒烟,控制饮酒。
2.控制血压至<120/80mmHg为佳。
3.监测并控制血脂水平,尤其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正常范围内。
4.严格的血糖管理。
5.适量运动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6.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过多盐和过多糖。
7.尽可能减轻压力。
8.注射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参考资料:
医格心领域公众号—公共卫生科普
徐永健,葛均波.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的图书
百度健康医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科普知识
(通讯员:翟英、孙颖)